
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與世長辭!舉國慟哭,舉世哀悼!江河凝滯,天地嗚咽!
他來是為改天換地,他走時留下太平盛世,他注定是一代偉人!
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?
蔣介石臨死前說過:“毛先生才是偉人,我干了一輩子壞事,愧對國人,愧對毛先生”。蔣介石之將死,其言也善,他最后說:“沒有毛先生,中華就四分五裂了,我死后,請把我靈柩朝北京擺放,我要向毛澤東請罪”。
普京:我的偶像是毛澤東!毛主席是個世界奇才,我的能力永遠也趕不上他老人家!我要強調的是:那些否定毛澤東的小人,就連敵人也看不起!我也是追星族,我的偶像就是毛澤東!我的信仰是毛澤東!
一、宗旨理念:為人民服務《毛澤東選集》第一卷,毛主席在《論聯(lián)合政府》一文中,"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,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,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"。毛主席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建軍宗旨,是毛主席軍隊管理獲得成功的最大秘密武器。靠利益維持的組織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,志同才能道合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。講究"大道無術",即靠共同的愿景去吸引人,團結人,一個利益共同體,而且一定是精神共同體。
二、思想建設:人是第一重要的毛主席認為,決定軍隊戰(zhàn)斗力的的諸要素中,人是第一重要的。他有一句名言:"武器是戰(zhàn)爭的重要的因素,但不是決定的因素,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。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(jīng)濟力的對比,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。軍力和經(jīng)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。" 華為公司任正非提出:"杰出的思想能夠造就杰出的公司"。華為公司借助專家力量,用了兩年時間,形成了《華為公司基本法》,人稱"華為公司的古田會議決議",以統(tǒng)一全體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的思想,從而使華為公司企業(yè)文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。
三、組織建設:黨指揮槍活力與控制,集權與分權是企業(yè)組織建設時必須考慮的一對基本矛盾。毛主席明確指出:"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,而絕對不允許槍指揮黨"。并重申了"個人服從組織,少數(shù)服從多數(shù),下級服從上級,全黨服從中央"的組織原則和紀律。關于黨指揮槍這項根本原則,源于北伐戰(zhàn)爭中最有戰(zhàn)斗力的葉挺獨立團,就是一支由黨團骨干組成、由我黨直接組建和指揮的部隊,后來參加了南昌起義。秋收起義部隊開始時的情況也同南昌起義后的情況差不多,打勝仗時可能看不出來,一旦打了敗仗,士氣低落,思想混亂,問題馬上就會暴露出來,正因為如此,毛主席才不得不進行"三灣改編"" 支部建在連上"。
四、紀律建設: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關于紀律,1930年毛主席為井岡山工農(nóng)紅軍頒布了著名的"三大紀律、八項注意"。1947年10月,解放戰(zhàn)爭進入戰(zhàn)略反攻階段,毛主席親自修改并以解放軍總部名義重新頒布了"三大紀律、八項注意",這對保證解放戰(zhàn)爭勝利以及順利接管大城市,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紀律和制度是組織建設的根本,在戰(zhàn)爭年代,嚴謹?shù)募o律是軍隊制勝的關鍵,在今天的商場上,紀律同樣重要。
五、作風建設: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后,美軍對外用兵超過240多次,真正吃了大虧的只有兩次,即朝鮮戰(zhàn)爭和越南戰(zhàn)爭。因為這兩次戰(zhàn)爭均與中國有關,正因為有了這段歷史,美國軍人對中國軍隊有著一種頗具神秘感的尊重。認為中國軍隊具有"謎一樣的東方精神",顯然,這種精神包含著優(yōu)良的戰(zhàn)斗作風。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用思想和作風這兩個概念,來強化官兵意識與紀律意識,通過提高覺悟和培養(yǎng)作風這兩種途徑,來實現(xiàn)對官兵的精神激勵。如抗大校訓"團結、緊張、嚴肅、活潑" 的作風。作風建設,一是團結協(xié)作。二是雷厲風行。三是艱苦奮斗。四是頑強拼搏。就是創(chuàng)業(yè)時的精神狀態(tài)如何保持和發(fā)揚。
六、民主管理:主人翁意識新中國成立前夕,曾有人問周恩來,為什么蔣介石去哪里,哪里就打敗仗,毛主席天天坐在陜北,共產(chǎn)黨卻處處打勝仗?周恩來回答到:"因為我們這個部隊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,是人民大眾的,是我們大家的";仡櫄v史,中國共產(chǎn)黨1921年成立,1949年奪取全國政權,我們軍隊1927年建軍伊始,南昌起義剩下不到800人,1949年卻是百萬雄師過大江,這個黨和軍隊的力量源自哪里?源自信仰的力量,源自中國的民意,因為當年的共產(chǎn)黨人為了心中的主義,始終抱著不變的信仰,因為當年的人民推著小車全力以赴地支持這支軍隊戰(zhàn)斗,人民已經(jīng)用行動表達了態(tài)度,做出了選擇。選票是一種支持方式,行動更是一種支持方式。追尋信仰的力量,感受中華民族百年復興歷史命運的根脈和起點,對于今天國有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探索,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沒有精神追求和信仰,前進的力量將會變弱,這也是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(yè)始終存在和不可替代的根本原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