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越劇《孔雀西南飛》正在火熱上演,該劇是以孫連芳赴貴州支教的事跡創(chuàng)作的。我不由地想起2006年初前往貴州省鎮(zhèn)遠縣采訪孫連芳的點滴往事。
鎮(zhèn)遠縣地處貴州省最東邊,在歷史上曾經是黔東南州的首府所在地。我們從寧波乘飛機到貴陽,再坐二個小時的高速大巴到達黔東南州的首府凱里,再轉車四個多小時后才到鎮(zhèn)遠。第一感覺是:鎮(zhèn)遠,真遠啊。
孫連芳是我們鄞州區(qū)的高橋人,她從小就向往當一名教師,2000年從寧波高專畢業(yè)后,恰逢團市委向社會招募到貴州支教的青年志愿者,她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,一年后完成任務回到寧波,然而,貴州孩子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讓她魂牽夢縈,她決定重回貴州,獻身貧困山區(qū)的教育事業(yè)。為了不給自己留一條退路,她提走了個人檔案。再次到達貴州省鎮(zhèn)遠縣后,她先在縣電大負責當?shù)匦W教師的培訓工作,后來到鎮(zhèn)遠四中擔任英語教師,2003年初,中央電視臺《新聞三十分》欄目以《春節(jié),你在他鄉(xiāng)還好嗎》為題報道了孫連芳支教的事跡,許多觀眾被她的精神所感動。孫連芳先后被評為貴州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貴州省十大杰出青年、貴州省優(yōu)秀青年志愿者、黔東南州十大杰出青年。
去貴州采訪之前,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對孫連芳的支教事跡有所了解,作為家鄉(xiāng)人,我當時更關心的是她的生活狀態(tài)。印象中,貴州男人大都個子不高,但孫連芳的丈夫袁老師卻高高大大像個北方漢子,很是帥氣。袁老師是侗族人,在當?shù)匾彩莻非常出色的中學教師。他們的家位于縣城中心地段的一幢公寓樓,三室一廳,很溫馨。女兒名叫子衿,乖巧可愛, 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,孩子身上寄托了夫妻倆美好的愿望。孫連芳在家里請我們吃了一頓飯,那是一桌地道的貴州菜,菜名都忘記了,只記得那瓶酒很高檔,名叫青酒。
翻看當年的采訪筆記,一段段對話記錄至今仍然讓我感動和感慨——
孫連芳:當時我在寧波人才交流中心門口徘徊了一個上午,因為檔案一旦提出來就很難放回去。那個辦理調檔案的老師是個從貴州回甬的知青,她勸我說,小姑娘,你真的想去貴州嗎?我在那里干了幾十年,真的很苦啊。
孫連芳 :這里有個縣委書記問我,孫連芳你后悔嗎,我毫不猶豫地回答,我不后悔,既然來了,就沒有后悔二字。
孫連芳:我結婚的時候父母沒來,說實話是我沒告訴我爸媽,我父母反對我,尤其是我爸,如果我告訴他們,可能連婚都結不成,真的。
孫連芳父親:我后悔死了,怎么會想到她在那邊落戶了,早知道這樣,打死我也不肯讓她去支教。
鎮(zhèn)遠四中緊靠鐵路,鐵路通向寧波。孫連芳說,到鎮(zhèn)遠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,每當聽到火車隆隆駛過的聲音,就好像聽到父母的聲聲呼喚,她的心也隨之飛到了家鄉(xiāng)飛到了父母的身邊。
記得從鎮(zhèn)遠采訪回來后,我特地到孫連芳父母家里去了一趟,告訴他們孫連芳在貴州的生活狀態(tài)挺好的,盡管放心。她母親不以為然的一句話讓我很是慚愧,她說:“那你為什么不留在那里當記者?”
一輩子獻身經濟貧薄地區(qū)的教育事業(yè)不僅僅需要勇氣和恒心,還需要作出不小的犧牲,有些犧牲是當時預料不到后來也未必能心甘情愿承受得了的。這些年,我偶爾跟孫連芳在QQ里交流,得知她也遇到一些煩惱,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,收入問題等等。
孫連芳文筆很好,她經常在博客里寫一些生活隨筆,最近她在一篇題為《無題》的文章中這樣寫道:從未想過也不去想“后悔”一詞,倒有不少人問過我“你后悔嗎?”我的答案很干:不后悔!